杜甫五古《次空灵岸》读记
(小河西)
此诗作于大历四年(769)春,时杜甫在赴衡州途中。空灵岸:今株洲市天元区伞铺乡湘江西岸著名风景。【《清一统志》卷276长沙府:“空灵滩,在湘潭县北六十里……两岸石如悬钟,因名。”】杜甫在此泊船住宿。
次空灵岸(杜甫)
沄沄逆素浪,落落展清眺。幸有舟楫迟,得尽所历妙。
空灵霞石峻,枫栝隐奔峭。青春犹有私,白日亦偏照。
可使营吾居,终焉托长啸。毒瘴未足忧,兵戈满边徼。
向者留遗恨,耻为达人诮。回帆凯赏延,佳处领其要。
【注释】沄沄:水流汹涌貌。《春秋繁露-山川颂》(汉-董仲舒):“水则源泉混混沄沄,昼夜不竭。”《九思-哀岁》(东汉-王逸):“窥见兮溪涧,流水兮沄沄。”
清眺:悠闲地远望。《息舟荆溪呈李功曹巨》(唐-羊士谔):“冲襟得高步,清眺极远方。”
霞石:赤色的岩石。《登庐山望石门》(南朝宋-鲍照):“瑶波逐穴开,霞石触峰起。”
栝(guā):桧树。《广雅疏证-释木》:“栝,柏也。”疏证:“栝,与桧同。《尔雅》云:'桧,柏叶松身。’栝即柏之别种,故以栝为柏也。”《四言诗》(魏-嵇康):“栝楫松棹。”
奔峭:崩坍的崖岸;势若奔涌的山峰。《七里濑》(南朝-谢灵运):“孤客伤逝湍,徒旅苦奔峭。”《入宅》(杜甫):“奔峭背赤甲,断崖当白盐。”
偏照:《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……》(李白):“日月无偏照,何由诉苍昊。”《伊州》(唐-盖嘉运):“可怜闺里月,偏照汉家营。”
使营吾居:《左传》隐公十一年:“羽父请杀桓公,以求大宰。公曰:为其少故也,吾将授之矣。使营菟裘(tù-qiú),吾将老焉。”(菟裘:古邑名;告老退隐处。)
边徼:边境。《梁书-萧藻传》:“时天下草创,边徼未安。”《城》(唐-李峤):“何辞一万里,边徼捍匈奴。
长啸:《晋书-阮籍传》:“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,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,登皆不应,籍因长啸而退。至半岭,闻有声若鸾凤之音,响乎岩谷,乃登之啸也。”
向者:刚才。《后汉书-臧宫传》:“将军向者经虏城下,震扬威灵,风行电照。”《戛铜碗为龙吟歌》(唐-皎然):“坐来吟尽空江碧,却寻向者听无迹。”
延赏:留连赏玩。《送严侍郎到绵州》(杜甫):“野兴每难尽,江楼延赏心。”
【大意】迎着汹涌的白浪逆行,潇洒悠闲地放眼远眺。有幸船行迟缓,可以看尽所经之美妙。空灵的赤色山岩高峻,枫柏遮隐了山岩的奔峭。青青的春天尚且有私,灿烂的阳光亦有偏照。可让人为俺营造隐居草房,临终时托此处长啸。虽有毒瘴不足以担忧,现在战乱满边徼。刚才船过时留下遗恨,俺耻于为达人讥诮。回船留宿快乐地细赏,美妙之处要领略大要。
【诗意串述】这首诗首4句写船上悠闲眺望。逆着白浪,潇洒远眺。船行缓慢,得尽其妙。接着8句写船上所望所想。霞石高峻,树隐奔峭。青春有私,白日偏照。(似有寓意。)可在这儿建个居处,临终依托此地长啸。虽有毒瘴不必忧虑,现在战火燃遍边徼。末4句回船延赏。匆匆清眺终留遗恨,达人知道了还会讥笑。回船留宿慢慢欣赏,美景一定要看清大要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